本报讯 著名学者、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张岂之,作客“研究生论坛”,为我校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献上一份丰富的精神大餐,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校党委书记易佐永及近三百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副校长何大进主持本次论坛。

讲座现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张教授指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最大的核心是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所谓天道即自然,人道即人自身及社会。张岂之教授分别对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思想举例诠释。
张岂之教授提到了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衰竭的动力”,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生所必需的,一定的文化修养受益终身。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希望研究生从实际国情出发去解决问题。
整个演讲过程中,张岂之教授或针砭时弊、或现身说法、或诙谐幽默,获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热烈掌声。提问环节中,教师、学生踊跃发言、畅所欲言,张岂之教授侃侃而谈,为大家答疑解惑,尽显大师风采,
活动结束后,参加此次论坛的学生都表示听了张岂之教授演讲后深受启发,对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并期望今后能够举办更多类似的论坛活动,让广大研究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同时得到关于社会、人生和价值观的指导。
据介绍,今年80高龄的张岂之先生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参与主编的《宋明理学史》,荣获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荣誉奖。
(供稿:俞健 余娟 萧燕萍 编辑:林雪漫)
张岂之简介:1927年11月生,江苏南通人,知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和历史研究,主持过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1997年张岂之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史》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2等奖;1999年9月张岂之教授参与主编的《宋明理学史》荣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2等奖,1999年12月荣获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荣誉奖。2005年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6卷本)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1等奖。
目前他正主持中宣部、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工程《史学概论》、《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8册)、《中国思想文化史》(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