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多年来,我校坚持走“教学立校”之路,以优质教育为目标,以教学改革为核心,队伍建设为重点,经费投入为保障,营造创新人才成长氛围,打造本科教学建设高地。这是校长庾建设昨天(17日)在向预评估专家组汇报时指出的。
庾建设说,学校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庾建设指出,长期以来,校领导高度重视,抓教学工作,不断强化教学立校意识,建立、健全了“领导重视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舆论关注教学”的良好氛围。学校经常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教学工作汇报;建立了领导听课制度,联系学院制度等;组织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二是实施“三重一严”的教学规制。庾建设强调,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重基础、重实践、重质量、严管理”的教学规制。 “重基础”是对“博学”理念的操作性诠释,强调本科教育要以厚基础、宽口径的方式培养学生;“重实践”是赋予“笃行”以时代精神,强调本科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本领;“重质量”是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强调本科教育要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严管理”是前三者得以实现的制度规范,强调本科教育的各个管理环节要严把质量关。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是确保本科教学的经费投入。他强调,根据统计,除近3年的教学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均超过30%外,近3年来共我校投入2亿余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建设等。目前,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宿舍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等硬件指标均达到了优秀标准。
四是不断完善本科教学体系。庾建设重点介绍了本科教学改革的情况。他说,学校实行“四增四减”改革,构建了“三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还按人文社科、理工、师范等专业类别分别设置全校公共课平台,按学科大类设置基础课平台,以高水平、有特色的标准灵活设置专业课平台;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柔性设置多个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
五是打造一支优秀的本科教学队伍。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引进、培养人才为基础,以稳定人才为重点,以用好人才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工作思路,不断充实本科教学的师资力量,提高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庾建设用具体数据说明了师资队伍的情况:近3年来,学校引进和补充教师237名,其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人员106名,研究生195名。2004年,学校被广州市政府授予“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单位。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学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在职中青年教师进修。近3年来,共有108人出国进修学习,13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5人在职做博士后研究;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等112人。近3年,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以上,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数比例已达到58.38%。
六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显著。庾建设强调,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近3年来,学校主持承担教育部教改立项2项,新世纪广东教改工程立项13项,全国、省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58项,广州市教改立项17项,广州大学教改立项300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市教学成果奖80项;有一半以上的专职教师参与了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
(供稿:新闻中心记者朱玉尊、肖湘 编辑:高良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