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
该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机械化证明、应用微分方程、密码学、应用泛函分析。学科拥有著名数学家张景中院士,还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如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庾建设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裴定一教授;首届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曹广福教授等。
该学科在数学机械化证明、密码学理论、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以及应用泛函分析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该学科为省重点(扶持)学科,拥有广东省、广州市共建重点实验室--信息安全(密码学)研究与应用实验室;该学科有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8人,博士22人。已依托中国科学院和国内其它兄弟高校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66人。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4项,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研究经费545.3万元;近5年来,获省部级奖4项。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该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结构减震理论与技术、工程抗震与工程振动、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学科具备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开展科技创新研究的能力,能为提高我国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该学科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在隔震减震领域的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周福霖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隔震减震控制专家,是我国结构减震和振动控制领域的先驱之一,创立了适合我国工程应用的一套崭新的隔震减震理论及技术体系。他所率领的学术团队主持研究开发的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加强结构”的抗震方法,创新性地采用“以柔克刚”的隔震、消能和减震控制技术,使结构抗震安全性提高2-6倍。这一全新的技术已在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以及20多个省市的300多个建筑、桥梁、地铁、机场等重大建设项目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仅在世界建筑面积最大的隔震建筑群---北京地铁地面建筑“通惠家园”住宅楼中采用,就净增产值4亿元。而在我国新疆南部高烈度地震区建设的第一座采用隔震技术的铁路桥梁,在2003年2月的强烈地震中完整无损,保证了救灾物资通过南疆铁路源源运抵灾区,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该学科为省重点(扶持)学科,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抗震减震与结构安全实验室;拥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实验室。拥有华南地区唯一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自由度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我国第一台大型压剪试验系统等先进设备。该学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院士1人,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4人,博士27人。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1项,研究经费1120万元;近5年来,获省部级奖5项,并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以来已依托国内其他兄弟高校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23人。
(供稿:申博办 编辑:朱玉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