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标准公告2025年第4号宣布,国家标准《GB/T 45358—2025 易腐食品冷藏链温度检测方法》正式发布。这项填补行业空白的技术标准由我校牵头研制,刘广海教授担任第一起草人,谢如鹤教授、邹毅峰副教授等核心成员联合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及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完成,标志着我国食品冷链温控技术实现从经验管理向科学治理的跨越式升级。

破解行业痛点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针对我国冷链物流长期存在的温度监测手段碎片化、设备性能差异显著、数据追溯体系缺失等“卡脖子”难题,新国标系统构建了覆盖预冷、贮藏、运输、销售全链条的温控技术体系。标准明确传感器布局、数据采集频次及异常处理等关键技术问题,同步规范了设施设备和校准规程等技术管理要求,为行业提供了可操作、可追溯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为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注入强劲的科技动能。
二十年磨一剑 打造冷链技术新高地
作为标准第一起草单位,我校冷链物流团队深耕领域二十余载,构建了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的创新生态链,在冷链物流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及产学研合作方面成果显著,团队成果获商务部优秀研究成果奖、广东省哲社奖等多项荣誉。
科教融合育英才 服务民生显担当
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团队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冷链人才培养体系,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冷链领域获评国家级课程4门,国家级教材1部,学生获“挑战杯”国家级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团队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发起成立了“全国智慧冷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将研发的冷链装备和技术应用于多家龙头物流企业,助力降低食品流通损耗率,提升行业绿色化水平。
据了解,该标准的研制时间长达10年。此次发布后,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守护百姓餐桌安全贡献科技力量。团队核心成员表示,将持续推进标准宣贯实施,力争让中国方案惠及全球食品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