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部署,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统筹指导下,我校作为立法研究牵头单位,于3月6日组织举办广州市人工智能立法第一场企业调研座谈会。会议聚焦“技术创新与法治保障协同发展”主题,重点围绕生成式AI技术研发伦理、自动驾驶应用场景风险防控、智能算法合规治理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构建安全可控、创新友好的地方法治框架提供多元智慧支撑。

副校长李进出席会议,我校人工智能学院和法学院相关教授代表参加会议,市司法局、市科技局等政府职能部门代表,与来自广汽研究院、佳都科技、中国广电、广电运通、数科集团等企业的近20位行业领军企业专家展开深度对话。会议由副校长李进主持。
座谈会上,市科技局基础研究处处长沈文浩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也暴露出数据安全、算法偏见、伦理争议等治理难题,要聚焦技术迭代,直面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他强调,立法需坚持“鼓励创新”与“底线监管”并重,既要为产业发展、应用提供宽松环境,又要明确安全底线,保障公众权益。
广州大学法学院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智副教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人工智能立法实践,对比分析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美国《算法问责法案》及国内深圳、上海等城市的立法经验,并提出广州立法需兼顾“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平衡技术发展与风险防范。
与会企业代表结合产业实践,从技术伦理、数据治理、创新支持和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议。广汽研究院代表呼吁建立自动驾驶事故责任分级认定机制,明确车企、技术供应商与用户的责任边界;佳都科技、广电运通等企业建议细化数据使用规范,避免技术滥用,同时构建数据开放体系,解决“数据孤岛”难题;数科集团等企业提出探索“初创区”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合规试错空间;中国广电等企业提议建设公共算力服务平台,重点解决中小企业算力成本高企难题。这些来自产业一线的声音,为立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将进一步推动技术迭代与法规协同发展。
市司法局立法二处副处长宋伟江表示,将充分吸纳企业意见,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重点针对算法透明度、数据产权界定、伦理审查等议题深化研究,计划上半年完成《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建议稿初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座谈会凸显广州市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立法思路,通过政、企、学协同推动人工智能法治化治理,为构建包容审慎、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广州方案”奠定基础。
作为本次座谈会的牵头组织单位,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汇聚法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领域专家学者,积极为广州市人工智能立法研究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体现了我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凸显了广州大学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未来,广州大学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政、企、学协同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法治化治理,为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