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强化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赋能,学校于2024年立项建设了41门知识图谱课程。其中,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9门核心课程率先建成并升级为专业知识中心,成功实现了以下功能:
聚合教学资源 助力课程联动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知识图谱及专业知识中心由吴志峰教授领衔联合智慧树网共同建设,涵盖《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自然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概论》《人文地理学》《数字摄影测量》《测量学》《遥感地学分析》《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等9门核心课程,分别由陈颖彪、李少英、陈小梅、王芳、解学通、陈晓亮、郭凯、杜亚男、张棋斐、骆仁波等9名老师负责。
专业知识中心涵盖9门核心课程的知识图谱、79门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和792个知识点,全面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的5大培养目标、12大毕业要求和88个能力需求。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图谱概览
专业培养方案建设
内容交叉分析 重构课程体系
专业知识中心涵盖人才培养、课程大家族、问题图谱、知识图谱、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专业交叉分析等特色内容。通过虚拟教研环境下的课程交叉分析应用,专业知识中心为教育教学的优化、创新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对不同课程的交叉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各课程之间知识内容的重叠、衔接以及缺失部分。图谱可直观显示出“遥感概论”与“人文地理学”课程可能在地理空间数据处理方面存在部分重叠内容,而在地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应用方面可能存在课程空白,有助于老师们及时调整课程设置,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填补知识体系的漏洞,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课程交叉分析
整合知识碎片 助力深度学习
专业知识中心建设可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深度,通过AI+人工干预的方式整合跨专业的碎片化知识,能将诸如地理空间数据结构、GIS算法、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等碎片化知识,以结构化形式整合,助力学生清晰把握各知识点的关联,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AI自动构建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图谱
课程大家族版块梳理了大一至大四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助力学生自适应学习。专业知识中心建设了55门课程,包括9门智慧课程、46门AI推荐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等四大类型,共链接2879道题库题目,3532个教学资源。学生除了可以学习AI核心智慧课程外,还可以学习AI推送的外部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资源。
课程大家族板块
教学资源建设
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知识图谱的专业知识中心建设,使相对离散的专业课程有机联动起来,有利于师生从宏观层面分析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个性化教与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下一步,学校将以知识图谱建设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持续推进专业知识中心和智慧课程的建设与应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革探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态,推动构建一流本科教育体系。
专业知识中心访问地址:https://specialty3d.zhihuishu.com/home/182583433816873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