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大学携手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及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共同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建筑固废和余泥渣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大会以“向‘新’突破、以‘质’求生——大变局时代下建筑固废处置产业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深刻聚焦当下建筑固废处理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崭新机遇展开探讨。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和一线从业者齐聚一堂,探讨建筑固废处理的未来。
我校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谭平教授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的成绩,并表示此次大会汇聚各方智慧,旨在攻克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难关,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助力美丽中国征程,各界领导、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商良策,定会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会议期间,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吴波教授聚焦《建筑固废在结构中的资源化利用》表示,建筑固废的循环利用与“绿色”理念紧密相连,是建筑行业转型的关键路径。通过强化原料预处理、研发精准分选与高效技术,提升骨料品质,推动工业化、智能化生产,将为建筑行业的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广西大学副校长肖建庄教授分享了《建筑固废资源化正逆向协同理论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城镇建筑固废呈现“分布散、成分杂、地域差异大”的显著“聚-散”特征,阐述了正逆向协同理论核心,在理论体系层面,揭示行业发展内在规律。肖教授强调要逆向协同规划设计与调控,结合城市更新、绿色建筑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以科技赋能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迈向新高度。
我校寇世聪教授围绕《建筑废弃物规模化体系化利用关键技术》进行深入讲解。报告回顾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发展,“十五”起步攻关,历经各阶段突破,如今成果斐然。他强调管理、生产、产品应用体系集成创新,以物联网、大数据赋能管理,实时监控调度;生产端自动化柔性生产,快速响应市场;产品应用依循绿色设计,拓展高附加值领域,如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绿色墙材,借体系化规模化应用,驱动产业升级。
我校焦楚杰教授在《掺再生粉料和骨料的混凝土性能研究》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和粉料的工艺流程,为再生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提供关键数据支持,拓宽了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范围,有利于提高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降低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本次会议的报告嘉宾还包括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所首席专家徐洛屹教授、湖南大学黄靓教授等50余位建筑固废处理领域的资深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