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为激发广大青年学子对古籍的兴趣与热情,深化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10月22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广州大学图书馆和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共同承办的全国“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在广州大学举行。来自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广州大学图书馆、广州大学人文学院等单位的古籍文献专家、老师和学生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广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杏烟主持。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大部署、落实《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关于“创新古籍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壮大古籍人才队伍的工作要求。在本次活动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馆长潘咏怡、广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刘雪明分别致辞。潘咏怡介绍了广东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基本情况,并期待通过此次活动能进一步普及古籍保护相关知识、开创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新局面。刘雪明指出,古籍保护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利用,广州大学图书馆有着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源,希望广大师生切实学好、用好古籍文献,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古籍保护与利用。
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记忆,古籍保护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活动上,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董运来作为主讲专家,以《古典文献检索》为题,从辞书、书目、全文影像、全文检索四个维度归纳了古典文献检索的常用方法与途径,介绍了获取古籍资源的核心网站和智能工具,并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答疑的方式,将古典文献检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专业的角度为广大师生奉献了一场古籍资源的精彩展现。活动现场,师生们认真听讲、踊跃提问,展露了对古籍文献检索的浓厚兴趣,激发起了对古籍加强保护利用的满腔热情。
古籍保护是图书馆的根本使命。据了解,广州大学图书馆作为广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设立了独立的古籍书库,目前有古籍图书三万六千余册(含民国),其中民国以前的线装书415种10037册,善本书76种1258册。2011年,广州大学图书馆被确定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的26部明清善本也入选第一批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学校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广州大学图书馆将在国家和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指导下,继续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增强大学生古籍保护意识,宣扬古籍保护知识,增强古籍利用技能,着力培养古籍人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