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广大 · 正文

头条广大

《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24)》成果发布会暨广州城脉商脉文脉传承发展研讨会在荔湾研究院举行
来源:广州大学荔湾研究院/研究生院 作者:韩翰 编辑:梁钰铃 审核: 发布日期:2024/10/18

10月16日,《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24)》成果发布会暨广州城脉商脉文脉传承发展研讨会在荔湾研究院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广州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大学荔湾研究院/研究生院、广州市城市学研究会承办,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广东省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协办,荔湾区委宣传部为支持单位。

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其学教授在开幕式致辞指出,荔湾区作为广州最具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城脉、商脉、文脉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广州独特的文化景观。在此发布《广州文化蓝皮书》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广州城脉商脉文脉传承发展话题,最为相得益彰。

第一阶段的成果发布会由广州文化蓝皮书主编、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广州大学荔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禤健聪教授主持。来自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新媒体学院、民进广州市委会参政议政处的6位蓝皮书作者代表做了精彩的成果发布。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雨博士介绍了成果《广州荔湾区“版权+非遗”推进非遗传承发展的经验与建议》。周雨指出,广州荔湾区在开展特色活动扩大非遗版权影响力取得了成功经验。一是加强区域联动助力乡村振兴,以非遗版权交易平台建设为契机,将非遗传承保护作为促进对口帮扶地区乡村振兴举措之一,拓宽非遗版权保护受众群体;二是探索元宇宙科技赋能 “非遗 + 版权”,举办“当非遗版权遇上元宇宙,创造荔湾版权新故事”探讨版权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精选出广彩、广绣、剪纸、漆画、通草画等各类共12件作品,授权“3201湾区元宇宙平台”进行数字藏品的铸造和发行。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汪东萍教授介绍了成果《广绣非遗文化英译及海外传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汪东萍认为,对广绣非遗文化的翻译,译者不仅要关注翻译文本本身,还要重视外国受众的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和接受度,注意交际维度,力求译文轻松愉快,提高外国受众对广绣非遗文化的兴趣度和接受度。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课题组的成果《关于广州传承发展千年商脉的对策建议》《关于广州传承发展千年文脉的对策研究》,重点探讨了广州的商脉文脉城脉传承发展的重要性与创新路径。研究指出,推动文脉、城脉、商脉三脉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是广州以城市更新与规划建设激发二次创业动能的核心。文商旅的深度融合将通过产业链交叉延伸、业态嵌合重组催生新业态,并形成更大的文化市场空间,对提振文化消费形成强大的市场综合效应。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艺术与新媒体学院李俊副教授在《广州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基础与可行路径研究》中认为,广州应从三个方面加快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一是由市政府主导发布多规衔接的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二是由市政府出台措施引导“非遗+直播”,打造全球非遗消费产业中心地位。三是利用广交会等国际交易平台,凭借“千年商都”的底蕴优势,打通非遗消费产业链条,将广州打造成全国非遗品牌培育与非遗商品设计和集散的中心地。

民进广州市委会课题组成员任慧明在发布成果《关于广州建设国际演艺中心的对策研究》时指出,以新中轴(海珠)片区改造为契机,充分发挥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三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珠江电影制片厂等重大文化地标效应,通过引导演出场所集聚引导产业集聚引导消费集聚规划打造世界级演艺集聚区。

《中国广州文化发展报告(2024)》由广州大学、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与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编写。本书由总报告、文化产业发展篇、文化事业发展篇、文化传承发展篇、文旅融合发展篇、专题研究篇6个部分组成,汇集了广州市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诸多文化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文化发展情况和相关专题分析的重要参考资料。

第二阶段的广州城脉商脉文脉传承发展研讨会,由广州文化蓝皮书主编、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智库负责人兼首席专家涂成林教授主持。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李子彪、广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杨建城、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田丰研究员、南方日报社原社长杨兴锋编审、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赵细康研究员、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荣休二级教授戴伟华、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姜省副教授等七位参会专家做了精彩发言。

李子彪围绕广州城脉、商脉、文脉与广东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逻辑作了《融通三脉,引领广州社科协同发展》主题发言。他指出,广州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是广东省哲学、史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的前沿阵地。当前广州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金融环境持续优化,需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新与国际交流,推动文脉传承与社会科学事业共进。

杨建城围绕广州城脉、商脉、文脉传承对相关决策部署、文明建设的双重支撑作了《三脉引领:广州决策部署与文明建设新动力》主题发言。他提出,新时代广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与具体实际,为广州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和广东省决策部署提供了文化引领、历史借鉴与实践指导,为应对广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指了方向。

田丰研究员围绕广州城脉、商脉、文脉传承的整体架构与表现形式等内容作了《传续广州三脉,塑造城市性格与推动文化创新》的主题发言。他提出,广州城脉、商脉、文脉的传承,是维系其独特民风民俗、深厚历史文化与艺术繁荣的命脉。城脉、商脉、文脉的交融与碰撞,不仅塑造了广州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更为其文化创新提供了不竭源泉,对传承岭南文化、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城市文化是广府文化的典型,形塑了广州城市文脉的特质。赵细康研究员提出,在千年文化交融中,“商”成为广州城市文脉的显著特质,也是广州成为“千年商都”和近代“中国商门”的独特支撑元素。要维护贸易兴盛,必然会出现一系列有利于贸易的“脉象”,如过去的“十三行”,现在的“广交会”,曾经引领全国的广州批发市场。要维护贸易持久,必然会演化出一系列有利于贸易的制度规范和行为规则,如公平、诚信、遵纪等都是广州城市文化的独特“脉理”,也形成了广州城市文化最显著的务实、兼容、崇商等“脉魂”特质。


上一条:我校专家亮相国际装配式建筑技术交流合作论坛,共话行业未来
下一条:1金6银4铜!国创赛广大再创佳绩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