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广大 · 正文

头条广大

我校召开专题座谈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来源:科学研究院 作者: 编辑:张芳 审核:吴谦 发布日期:2024/07/11

7月10日,我校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杨春生,副校长张其学出席会议,来自学校理工科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一类研究机构的专家、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人员结合科研工作实际,畅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感想体会。座谈会由科学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李雁主持。

座谈会伊始,张其学副校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通过全面系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探讨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自觉担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责任,推动学校各项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表示,科研工作者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全国性重大工程,努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坚持“破五唯”,力争产出一流成果,为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结合学校土木等学科发展情况,周院士强调,土木学科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深度合作研究和协同攻关;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与创造的良好环境,让广大人才静下心来做学问、沉下心去搞研究、扎扎实实出成果。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杨春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内在一致、相互支撑的,科学研究要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构筑人才竞争优势,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探索前沿技术、培养高质量成果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化,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玉宏研究员表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涉及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链条的多个关键环节,应当坚持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突出特色和与时俱进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科技赋能相结合,进一步加快推进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装备研制、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设计和联合攻关,更好地将科技势能转变为发展动能。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潘书生教授表示,科研人员要坚持自立自信自强,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潜下心发现大问题、新问题;要将科研融入人才培养、将前沿研究和创新成果融入教育教学中,瞄准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打通科技与教育、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壁垒,推动科研成果既上得了书架、也上得了货架。

风工程与工程振动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玖荣教授表示,推进对传统土木专业的改造、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势在必行,应立足原有的优势基础,加强与国家能源、国防科技、绿色低碳、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交叉研究,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合作,整合资源力量,努力实现科技突破。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任凤鸣教授表示,要主动应对产业升级带来的变化,积极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赋能学科和科研发展,把学科融合和科教融合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整合优势学科、优质教育、高水平科研平台等多方资源,推动优质创新资源的跨学科聚拢,提升人才创新活力、留住人才,从资源、制度、组织等方面构建更适应发展变化的创新生态。

大湾区环境研究院副院长吕来教授表示,要突出创新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根据不同学科性质开展分类评价,培育创新生态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同时,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应用,解决实际发展问题。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汪东萍教授表示,应当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手段、创新合作形式、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将人工智能运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智能传播和精准表达等研究中,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创新人才。

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元林教授表示,要坚持守正创新,锻长板、补短板,一方面要立足自己深耕的行业领域,做大做强自身特色优势,培育原创性科技成果;另一方面要深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数字人文为牵引、以应用场景为驱动,引导、鼓励和支持组建跨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开展多学科交流合作,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人文学科的科学研究。

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副院长袁振杰教授表示,要放眼全球学科前沿,聚焦重大需求,培育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团结协作共同发力,加强有组织科研,重点布局和建设一批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应用转化平台和智库平台,突出综合性和交叉性,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教育学院副院长张豹教授表示,需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不同学科分类评价机制,继续加强有组织科研,简化优化科研人员办事流程,加强产学研协同和多学科协作交流,向系统的“大科学”研究模式转变。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谭庆丰、仇晶教授,化学化工学院刘运林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伟教授,经济与统计学院刘啟仁教授,法学院(律师学院)周少华教授等也分别结合学科发展实际,作了重点发言。

张其学副校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培育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积极谋划大项目、建设大平台、产出大成果,实现创新成果由“量”到“质”的提升;二是全面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推动优质创新资源的跨学科聚拢,开展联合攻关,实现多赢;三是深入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积极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以系统观念整体推进教育教学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共同服务科技自立自强;五是不断完善科研管理服务体系,开展不同学科的分类评价,加强有组织科研,厚植创新土壤,推动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六是加强文理科等不同学科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文理科不同优势相互赋能,实现多学科双向奔赴和相互成就。

学校宣传部、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上一条:我校举行2024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总结会
下一条:安顺学院一行来校交流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