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广大 · 正文

头条广大

广州大学公布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 78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7580人
来源: 作者: 编辑:张芳 审核: 发布日期:2024/06/23

6月23日,我校举办2024年本科招生新闻媒体通气会暨校园开放日活动。学校招生工作负责人介绍,我校今年将面向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本科招生计划数维持在7580人,其中广东招生计划6632人;招生专业78个,其中理工类专业43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5个、艺体类专业10个,理工类专业的比例继续提高,占招生专业数的55.13%。今年新增国际法、智能建造2个专业。主要扩招考生就读需求强烈的专业及聚焦未来新产业的新工科专业,同时扩大专业覆盖面,在广东地方专项、省外计划等招生板块中扩大专业投放数量,合理调整专业投放名额。

我校2024年本科招生新闻媒体通气会现场

我校校园开放日咨询现场

全面夯实六大类一流专业方阵   优势专业、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招生计划数+346

“广州大学本科招生专业中包含了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含国家级),占全部招生专业的三分之二。”通气会上,副校长吴开俊表示,伴随着广州大学深入推进一流创新型大学建设,学校持续按照“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发展思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整体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显著——自2020年以来均位列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百强行列;依托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倾力打造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经管社科、师范教育、人文艺术、基础理科六大类一流专业方阵;已建成27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30门省级一流课程;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需求,本科毕业生近年来实现充分就业,近三年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达98.7%、毕业生深造率逐年提升。

副校长吴开俊介绍学校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和本科人才培养举措亮点

顺应社会需求,我校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中,优势专业、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招生指标增加346个,主要扩招考生就读需求强烈的专业及聚焦未来新产业的新工科专业,如智能制造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新工科专业及生物科学、化学、地理科学、英语、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师范专业。

与此同时,我校2024年继续在广东省外的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省外区域中,增加招生计划数的有四川、江西、湖北、上海、内蒙古、贵州、宁夏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新增国际法、智能建造两个专业      “精准化+多元化+个性化”设置专业组

  立足新时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我校新设立人工智能学院,2024年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招生规模120人。学院现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人、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人等优秀师资,建有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引智基地,广东省人工智能高校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平台。本科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进入老师们的实验室进行项目牵引式的学习培养,采用“3+3+2"梯队人才培养模式:3名导师(国际导师、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3级梯队式人才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联合本科生组成学习和研发团队)、2类人才培养导向(创新学术人才与高端工程研发)。

  2024年,我校两个新增专业为国际法、智能建造,招生计划共计110人。其中,“智能建造”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素养,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强,以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运维与管理等为发展方向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国际法”专业,通过系统学习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国际法的实践应用,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具备涉外法律工作基本能力和素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今年,学校采用‘精准化+多元化+个性化’三位一体的专业组设置模式。”学校招生工作负责人介绍,学校适应新高考招生模式改革,着力推动招生与培养的深度衔接。今年,学校按选考科目情况及学科类别设置专业组,在广东本科批提前批教师专项物理、历史类共设置12个招生专业组,本科批物理、历史类(含地方专项、中外合作办学)共设置14个招生专业组;本科批艺术、体育类共设置8个招生专业组。在限定科目前提下,最大程度满足考生报考需求,文理兼招的专业根据专业培养需求分别在物理类、历史类优化投放计划。在录取原则上,坚持“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对于报考广州大学的考生,出档后,只要符合录取条件、服从志愿调剂,学校概不退档,考生可以安心大胆报考。

  加大力度施行本硕一体化培养     开设12个微专业

  “广州大学将本科生培养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以‘面向未来需求+高质量培养’支撑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副校长吴开俊介绍,广州大学着眼于“科教协同—高质量研究生深造” “产教协同—高质量就业创业”,不断优化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应用人才分类培养模式,贯通教学、科研和实践人才培养全链条,已初步构建了有广大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和五育并举全过程全覆盖育人模式。

    今年,学校加大力度施行本硕一体化培养,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试点“本硕博贯通培养实验班”,制定土木工程专业本硕一体化培养实验班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出台相应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以“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为理念,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较强的创新人才。

为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需求,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我校设置了12个微专业培养跨学科人才。学校教学管理负责人表示,微专业以培养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人才为目标,围绕某个特定学术研究和应用领域、产业发展需求,开发和开设系列核心课程,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根据兴趣专长修读微专业。目前校内已开设数字法学、元宇宙智能决策与人机交互、智慧健身与运营管理、家庭教育指导、智能建造、AI+健康管理、营养与健康科学、低碳能源-氢能、智能创意传播、数字可持续设计、区域转型发展与城乡治理、数字治理等微专业。

转出无限制转入有路径    拓展高质量跨国(境)交流培养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原则,大幅度放开转专业限制,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今年,学校制定了更加开放灵活的转专业政策,期望学生更加理性、全面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媒体通气会上,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按照“转出无限制、转入有路径,尊重选择权、发展多元化”原则,学生可以选择在第一、第二学期期末或第三学期期中提出转专业申请。一是专业组内转专业:在第一学期期末转专业,第一学期所修课程加权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前50%的学生,在当年招生专业组内免试申请转专业(限制转入规模的专业部分满足)。二是学院内任选专业:在第二学期期末转专业,允许学生在学院内任选专业(非师范专业原则上不设转入限制条件,师范专业转入比例适当限制人数)。三是全校公开转专业:在第三学期期中转专业,学生可向公布接收转专业方案的学院申请转专业,通过公开选拔,择优录取,转出不设限制。

在访学交流中拓宽视野,近年来,我校每年组织学生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开展第二校园访学项目。国际和港澳台交流方面,学校积极推进跨国(境)人才合作培养计划,目前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0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境外学习计划”和联合培养等项目60多个;在此基础上,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广州大学学生海外学习资助项目,大力推动出国留学与学校人才培养融合的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需要。已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超过1500名本科生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澳大学、华威大学、海德堡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交流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旅游管理专业与法国昂热大学等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年,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1584人,绝大部分毕业生获得中法两国双学士学位,近20%的毕业生被境外知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

    持续优化育人环境    黄埔新校区与一批新建基础设施投入使用

   近年来,我校积极拓展大学城校区、桂花岗校区、黄埔校区“一校三园”办学格局,持续优化提升校园育人环境。其中,黄埔校区由我校与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建设,校区7栋楼宇约12.48万㎡建筑面积,宿舍可容纳近3000名学生(四人间和二人间),2024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1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大学城校区近年来新建学生宿舍3栋,以4人间和2人间为主,新增床位2616个,其中2栋已投入使用,第3栋今年9月份即将投入使用。大学城校区新建智慧教学及创新实验大楼3栋,分别为文渊楼、文济楼和创新大楼,总建筑面积95900平方米,其中文渊楼,主要为智慧课室及学术报告厅,计划2024年9月投入使用;创新大楼为理工科类实验室,主要用于支撑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广州大学智能机器人广东省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广大“2+5”学科与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及“新材料新装备新制造”交叉创新平台建设,计划2024年8月投入使用;文济楼为文科类创新实验室,主要用于支撑文科类创新科研平台建设,计划2024年9月投入使用。大学城校区校医院已完成加建,为师生提供了功能完善、环境舒适的就医条件。

目前,学校已开展新一轮高水平大学新增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包括大学城校区10栋学生宿舍、1栋体育综合楼等10个项目,总投资估算14.95亿元。未来新建学生宿舍12.73万平方米(四人间和二人间),新增床位9088个,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新建体育综合楼总建筑面积3.69万平方米,包括屋顶田径场、室内恒温泳池、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及健身房等一系列运动场地及设施,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师生体育运动的需求。

  同时,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支撑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多样化教学,学校大力打造系列“智慧教室”,分批次建设了包含自动录播室、小组多屏室、板书同步室、多视窗联动室、灵活多样研讨室、远程直播互动室等415间智慧教室,覆盖面达到95%以上。2024年大学城校区新增“文渊楼”课室129间,可满足学生小组讨论、试讲、录播等多样化需求。这些学习交流空间广泛搭载智慧教学软件及设备,实现了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应用,能为师生开展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支撑。

  首推“广大智招”问答系统   贴心服务考生及家长

  “在网络环境下,运用智能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文字或语音发出咨询问题,实时获取参考信息。”在媒体通气会上,我校首次推出自主研发、基于AI大模型的招生智能问答系统 “广大智招”,并现场模拟演示考生、家长与“广大智招”的互动。

  

    据了解,“广大智招”招生智能问答系统为较早使用AI相关技术、应用于高招咨询服务领域的创新性产品。该系统基于大模型算法,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等技术,提供以AI对话为核心功能的技术服务,可根据考生和家长的指令,生成专属广州大学的参考信息,回答招生政策、志愿填报、专业咨询、校园生活、升学就业、留学交流等考生关注的各类问题。同时,该系统能通过与考生和家长的交流,促进自我学习和优化,确保回答更加准确、权威;对文字或语音输入,系统都能够充分理解并给予响应,带给考生和家长最为舒适的咨询体验,并在设计及运行过程中注重隐私权保护、充分保障信息安全。



上一条:我校参与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下一条: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产学研大会暨新型科技智库发展研讨会举行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