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广大 · 正文

头条广大

第六届中华经典诵读港澳展演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来源: 作者: 编辑:梁钰铃 发布日期:2021/10/26

10月26日,广州、香港、澳门线上线下实时联动、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中华经典诵读港澳展演交流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办,香港GAPSK语文推广委员会、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合办,广州大学承办,广东省教育厅、省语委,广州市教育局、东莞市教育局、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和深圳大学协办。展演活动分别在广州大学、香港东华三院黄笏南中学设立展演会场,实时连线联办。

第六届中华经典诵读港澳展演交流活动现场(广州会场与香港会场连线)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巡视员娄晶出席活动并讲话。香港中联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徐凯、GAPSK语文推广委员会荣誉顾问暨2021香港筹委会主席彭楚夫等在香港会场连线出席活动。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舒刚波,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副局长阮佩贤,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那佳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广州大学党委副书记聂贵新,广州大学副校长孙延明、吴开俊,广州大学纪委书记陈晓晖以及相关协办、参演单位的领导、代表等出席了广州会场活动。

在开幕式的嘉宾致辞环节,屈哨兵介绍了广州大学深化语言服务研究和语言文化推广的工作成效,指出此次展演交流融合多种艺术形式,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必将激发内地与港澳青少年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以时代精神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DCF8

那佳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内地与港澳师生的语言艺术展演交流,展现中华经典诗文的永恒之美,进一步促进内地与港澳青少年加强了解、深化友谊。接下来,广东将积极利用自身地缘优势,在语言文字工作及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中做出更大贡献。

22523

徐凯表示,展演活动立意高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培育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突出作用,鼓励大家从经典中汲取认识世界的智慧和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彭楚夫回顾往届中华经典诵读港澳展演交流活动的成就,表示今年的活动展示百花齐放,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上精彩的一笔。

阮佩贤在致辞中肯定了历届中华经典诵读港澳展演交流活动的开展效果,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开展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着力增进学生家国情怀与爱国爱澳意识,推动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D545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深化内地与港澳语言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进交流交往交融、增强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娄晶在讲话中回顾了近年来内地与港澳不断深化语言文化交流合作的成就,强调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港澳展演交流活动,以中华优秀经典诵读作品为载体,以粤港澳地缘文化为依托,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意义重大。

1ED02

开幕式上,广州、香港两地会场嘉宾连线,共同点亮象征同心圆的激光球。广州会场还举行了广州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揭牌仪式。

4205A

连线香港会场嘉宾共同点亮象征同心圆的激光球

广州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揭牌

本次活动由内地大中小学师生与港澳中小学师生、各界人士联袂完成。紧扣中华经典诵读主题,围绕“爱我锦绣中华”“情系伟大祖国”“共建美好家园”三大篇章展开,融合器乐演奏、舞蹈、对诗、绘画、动漫配音、舞台剧、情景剧、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

展演节目丰富多元、精彩纷呈,既有展示古今少年穿越时空同台竞技、对诵诗词的情景剧《传承·筑梦》,以绘画、动画、西洋敲击乐器等多种形式进行演绎的《瑶族舞曲》,歌舞和诗朗诵相融合的《东方之珠》《龙的传人》《我爱香港》,又有舞台剧《长征》和情景剧《钟声》《寄情时代》,澳门和广东姊妹学校的学生们还携手演绎了诗词朗诵《英雄》。活动最后,广州、香港两个会场全体观演人员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向祖国深情告白。

音·诗·舞表演《传承•筑梦》    

多媒体艺术表演《瑶族舞曲》(香港会场)

舞台剧《长征》

经典诵读《海航少年》

情景剧《钟声》

诵读《来自澳门的告白》

中华经典诵读港澳展演交流活动是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重要举措,2016年起已连续举办六届。活动通过内地与港澳师生的语言艺术展演和互动交流,展现普通话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中华经典诗文永恒之美,增强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进一步促进内地与港澳青少年加强了解、深化友谊,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宣讯)


    







上一条: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来校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质量专项巡查工作
下一条:2021年广州市国防教育“五进”宣讲教育报告会在校举行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