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今年我校共有毕业生6672人,其中校本部毕业生有3584人(师范生1656人,非师范生1928人)。据往年的就业工作进程,现在应该是就业签约的旺季,但目前却凸现较为冷淡的局面。截止到3月27日,我校已签约的毕业生仅144人,相当于去年同期签约率的1/4,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这是记者昨天从就业指导中心获悉的。
就业严峻乃大势所趋
据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谭汝金介绍,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我们学校处在这个大环境中也不例外。这当中有来自社会需求因素,也有来自毕业生本身的原因。今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招收公务员的人数明显减少,大部分国有企业对毕业生的吸收量比以往降低,加上一些事业性单位(包括教育系统)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对人员的超编裁员,对毕业生的需求也就大大减少。
观念滞后作茧自缚
不过,她也强调,一些正在起步的私营企业或者民办学校对毕业生的需求量还较大。这本来应该可以较大缓解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但不少毕业生仍旧“咬定青山不放松”,抱定非国有企业、非专业对口不择的观念,人为地缩小了自身的择业范围。同时,毕业生们大都不愿跳离广州、珠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师范类学生,在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都已进入人员饱和状态下,仍不愿到一些经济较为一般的城市就业。
另外,毕业生自己对求职的积极性不高也是影响目前签约率的一大因素。就业指导中心自去年11月份就开始在学生处网站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提供180多个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本专科毕业生职业岗位共1010多个。但根据信息反馈,点击率极低,甚至有用人单位因无人问津只能空手而回。谭主任指出,如今网上求职已成为一种方便快捷且行之有效的供需交流方式,毕业生应当懂得充分利用资源,拓宽求职空间。“毕业生需要去掉那些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合的就业观念,从而认清形势,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整就业期望值,正确定位,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她说。
落实“三定”提高就业率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就业指导中心也已紧锣密鼓地采取相应措施。首先是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并完善“层级责任制”,实行“三定”(即定任务,定校、院、系各级负责人,定责任),要求层层负责,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其次是通过多方渠道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争取各校区学工办支持,出版宣传相关信息;进一步完善就业网页,提供更快捷的查询、求职服务;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争取用人单位重新多次来校招聘,搭建供需平台。再者是建议学校在人、财、物各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陈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