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广大 · 正文

头条广大

央视《百家讲坛》:魏明海校长,校友曹志伟、吕超讲述广大故事,诠释广大精神
来源: 作者: 编辑:杨春荣 审核: 发布日期:2018/09/21

 

 

  9月22日,我校校长魏明海携校友曹志伟、吕超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我们的大学》,从他们了解和亲身经历的广大故事切入,讲述了广州大学继承城市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发展历程,生动诠释了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广大精神。   

    三位主讲人演讲内容如下:

 

魏明海校长——

        从捐赠“广州大学”号到“小蛮腰”隔震设计

                 从广府文化到沙面红楼

            从“最受欢迎教师团队”到“身边的好人”

魏明海校长

       为我们讲述跌宕起伏、与国家城市共呼吸的广大故事

 

观众朋友们好!

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在《我们的大学》,交流大学教育和青年成长成才的话题。

 

每一所大学都有其自身的特质和追求。广州大学是一所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大学,从民国时期的广州大学、改革开放初的广州大学、2000年合并组建的广州大学,乃至今天进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广州大学,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广州大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逐步发展成为一所高水平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今天的故事就从广州大学的办学源头说起。

 

                                           “广州大学”号

广州大学的办学源头可以追溯到1927年,创办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罗若拉大学名誉法学博士,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陈炳权先生。

 

 

1927年3月,留美归国的陈先生怀着教育救国的梦想,在社会各界名流的支持下,发起组建了广州大学。抗战时期,国难当头,广州大学经历了从广州到香港、澳门,再到广东台山、曲江,最后复迁广州的七度迁徙,在颠沛流离中坚持办学。在抗战最困难的1941年,广州大学师生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捐募建国储金的金额不断攀升,最后达到50余万元,所捐总金额居于当时全国各大学前列,受到4次通电嘉勉。1944年初,为进一步支援抗战,广州大学集全校之力,向抗日前线专门捐献了1架战斗机,这架战斗机就叫广州大学号。根据当时的货币与美元汇率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币,广州大学所捐募的建国储金和战斗机的总价值接近1500万元。

 

 

    这个故事虽然久远,但从那时起,从诞生之初,坚守民族大义、爱国爱校,扎根本土、造福社会,就沉淀为广州大学的情怀与追求。今天,扎根南粤大地90余年,广州大学以自身的发展继续传承这种情怀与追求,将校训“博学笃行、与时俱进”谱写为大学发展的生动故事。

 

                                         从《羊城暗哨》到《雅马哈鱼档》

许多年前,我看过一部叫《羊城暗哨》的电影,故事情节还记忆犹新。2016年我调任广州大学工作之后,从校史上看到,《羊城暗哨》的编剧,就是从我们学校毕业的著名作家陈残云先生。抗战时期,他从广州大学一毕业,就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曾担任桂林文化界抗敌工作队队长,创作了抗日诗集《铁蹄下的歌手》,他创作的电影《珠江泪》《南海潮》、小说《香飘四季》等作品都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改革开放之初,有一部叫《雅马哈鱼档》的电影,编剧是广州大学的章以武教授。这部歌颂改革开放的电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获得了文化部优秀故事片奖。章教授还创作了以本土背景、时代情怀为主题的其它电视连续剧,如《情暖珠江》《南国有佳人》等影视作品,都获得广泛好评。

 

2014年,我校罗宏教授出版了青年马夫骡子不远万里追随红军、向红军交付黄金的小说《骡子和金子》,通过长征背景下的革命传奇经历传达了信仰与诚信、责任与担当的主旋律,并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漫画等多种形式。2015年,我校青年讲师王晓通赴贵州山区支教,用自己的工资拍摄了以关注贵州山区留守儿童成长为主题的电影《山童宴》。

 

 

向社会求知,是大学的存在价值。这个故事里,一代代广州大学的教师、校友不断回应时代的需求,贴近时代、用文艺创作叩问时代的灵魂,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也让一代代青年学子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

 

                                             建地震中的“安全岛”

广州大学有一位自己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就是国际著名工程减震控制专家、我国减震控制技术体系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周福霖教授。

 

周院士说:“唐山大地震让我确定了一生的奋斗目标!”当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时任机械部第四设计院青年工程师的他直奔灾区开展研究工作,每天只吃2-3个馒头,三个月没有洗头。地震后的满目苍夷、差点被余震夺去生命的恐惧没有令他退缩,反而坚定了他的志向,一定要建造在地震中震不倒的房子。从1981年公派留学加拿大与导师一起完成世界上首次隔震试验到回国后系统提出隔震消能新技术理论, 40多年来,周院士和他的团队成员朝着世界防震科技前沿跋涉探索,锲而不舍地建设隔震新型试验平台、研发隔震装置。他们研发出的高性能的橡胶隔震支座能有效隔离地震,一旦地震发生,安装了这种隔震支座的房屋就像“不倒翁”一样,成为地震中的“安全岛”。在四川雅安7.0级强震后,芦山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因采用了周院士团队的隔震技术,成为地震中唯一正常运转的救护中心,被誉为“楼坚强”,为抢救伤员、救治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年来,周院士团队为近海交通工程、超高层建筑、人工岛礁、核电站、高铁、桥梁等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隔震减震保驾护航,研究成果还被广泛应用于故宫博物院、西安碑林等历史文物的隔震保护中。研究团队完成了世界最长隔震跨海桥——港珠澳大桥、中国最高智能控制电视塔——广州塔的隔震设计,共计赢得14项“中华之最”。周院士自己却说:“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向自然发问,追求科学、敢于创新,在广州大学,还有许多优秀学者带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一直在做着这样的工作。比如张景中院士团队研发设计“AI-MATHS”人工智能系统,郭柏灵院士团队利用“奇异波”理论开展南海洋流运动、大气流动对极端现象形成的机理研究,“中国防火墙之父”方滨兴院士团队致力于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的研发。这些团队从多个方面启发了我们对人与自然,对人工智能、对南海洋流、对网络空间的思考。

 

                                        留住岭南文化之根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大学的岭南文化艺术研究团队深入开展了岭南美术、岭南音乐、粤剧文化和广府文化等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窗口 “广州十三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人文溯源。我校校友、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从50年代起投身文物考古工作,主持了南越文王墓等重要遗址的发掘。学校还有一位被誉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流砥柱”的岭南建筑专家汤国华教授。他主持修缮了孙中山大元帅府、广州沙面海关红楼、香港景贤里等一大批重要古迹,在为古建筑延续生命的同时,也为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粤港澳大湾区保留了更多的文化之根。

 

 

向人文溯源,传承文化、涵养文明,求的就是实学实践。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知识竞赛,到引领广州经典文化教育风尚,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书本、走进课堂、走进了学生心中。阅读经典著作、背诵经典诗文、聆听经典文化讲座在全校蔚然成风。“中华经典诵读”作为最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团队

在广州大学,有一个连续九年获评“最受欢迎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老师们有的在思政课上开创了师生互动的“共享讲台”;有的成为学生社会实践和学生社团的长期指导教师;有的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讲好全校公选课,不辞辛苦为学生指点专业学习与就业成长迷津,被学生誉为“再生父母”、“大学明灯”。他们打破了专业的界限,将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融洽师生情感、引领学生成长,使思政教育真正走进了学生心中,成为青年学生最信赖、最信服和最受欢迎的教师群体。

 

 

传递大学温度、滋养师生心灵。广州大学还有一群十分有爱的“舍友”,20109月,当他们作为新生迈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就成了同宿舍患有小儿麻痹症不能行走的小彬同学的守护者。5位舍友从此就用自行车和肩膀为小彬扛起了大学之路,送他去教室、饭堂、图书馆,带他参加各种活动……四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共同成长。这群小伙伴的善良、朴实和坚守感动了全校、感动了广州,也感动了全社会。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通过广州大学多年来的人才培养实践,我深深体会到,青年人的成长成才不能仅仅满足于习得理论、掌握技艺,而更应该着眼于培养情怀、灵性、创新等可贵品质。

 

情怀”——家国情怀是大学之根,也是个人立德、立功之本。每一位青年人都应该葆有家国情怀、世界胸怀,把德才兼备作为人生成长的方向。

灵性”——我们不希望大学变成一台打磨机,把青年人的天赋灵性、棱角统统打磨掉。青年人在大学求学期间要保持定力、专心求学;进入社会后要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创新”——青年人要敢于打破天花板、冲出隔离墙,在创新途中敢闯敢干、善做善成。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要成长成才,学到的东西就不能只装在脑袋里,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做实干家。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今天,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每一位青年都是时代的主角,都有一份责任,都须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肩负起历史重任,迈稳步子、久久为功,努力成长成才。

    我希望青年学子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我更希望青年学子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同向同行,真正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成就千姿百态的人生。

 

 

 

曹志伟校友——

    85级校友、以“万里长征图”力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一人、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讲述他就读广州大学期间的学习实践经历和毕业后的奋斗历程,分享他精益求精、勇于超越的态度和与时俱进、服务国家社会的人生理念。

 

 

    广州大学是一所注重创新和应用的大学,学生们实战能力强,这与广州大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当初我学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大一就要下工地实践,学会了使用各种工程仪器,上课的时候,学会了手绘建筑图,手绘结构计算书,编制施工网络图等。那时候有电脑没软件,所有的内容都要自己一笔一画地勾出来,遇到自己兴奋的想法,那就忍不住通宵要把它干完,直到画出心中完美的图纸。大一的时候,我就跟着系主任,在当时中国在建的最高层建筑63层的广东国际大厦,在现场实习。不仅学会了超高层建筑的垂直控制,还学会了对比钢筋接驳13种办法,从操作的便利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接驳的质量几个维度去研究对比,这些都是为我的毕业论文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数据支撑。毕业后,我这篇论文还发表在专业的杂志上。还有,当年广州大学的热门专业,例如,酒店管理,大学生都要跑到市内的五星级酒店,从叠被子开始实习。商务外语专业的同学,在每年两届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担任翻译。这些实践,让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同学们觉得学习不再枯燥了,这种实用型,也让广州大学的毕业生很抢手。

 

    在校园,我还有一段经商的实践。当时,校园流行用贺卡表达情感,但市面上卖的贺卡,其内容和形式不够新颖,还要卖8毛钱一张,当时饭堂吃一顿饭,一菜一肉才25。于是我在图书馆,翻阅大量的书籍,在诗歌、散文以及琼瑶小说当中,找出100句与爱情相关的,“掏心掏肺”的句子,然后通过请班花、系花、校花吃雪糕,请她们帮我从中挑出最能打动她们的句子,最后精选出两句分别印在两款贺卡上,再用8分钱一张的价格找印刷厂去印制。一次给我印5万张,那么用28分钱的单价,首付8分钱,且包退货的方式,找各高校的同学们代理。只用了一周时间,全部订出去,印刷费也就有了。这单生意,让我赚足了大学的全部开支,更让我体验到,用差异化经营,满足女大学生这一细分市场需求的好处。当然,我经商实践是用课余时间,从未影响专业学习,专业成绩也名列前茅。我现在是作为多所高校的创新创业导师在这里要提醒大家,要处理好学习与兼职的关系。广州大学的校训“博学笃行,与时俱进”,一直提醒着我,持续地,有目的地去学习,只有脚踏实地地工作和与时俱进地学习,才能改革创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毕业后,我分到了房管系统,成为了一名坐办公室的国家干部,没多久就开始“政企分家”,我选择了去企业并且直接一下扎到最基层,毕业不到三年的时间,我就敢在国企内部搞承包,难做的项目,别人不愿意做的项目,我去做。年底,我也评上了单位的劳动模范。我在广州大学学会了建筑制图和编施工管理流程图,前者培养了我精确到毫米的精密、细致的做事习惯,那么后者培养了我注重计划和流程的工作思维。2000年,从转型做第一个投资项目开发建设开始,我就用办事流程图记录了办 证的全过程,我发现,投资项目审批的办事流程一年比一年复杂,流程越来越长,我们画的流程图也就越来越长。2012年,我通过政协提案,将我11年的积累的素材和改革的建议提出来,所以绘制了“万里长征图”。当时,绘制“万里长征图”和撰写提案的过程非常辛苦,有时候工作到深夜,团队中的男生,在办公室就地打地铺,女生在就近的酒店居住,这种状态持续了三个多月,虽然辛苦,但是快乐着,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在为国家办大事,所以我也非常希望同学们,在毕业后也能找到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做的事情,又有价值的事情然后一直坚持下去。

 

    毕业到现在,如果让我总结这29年的经验,我觉得有两点可以跟大家分享的,第一是,大学只是起点,奋斗才能成就人生。广州大学现在是一所高水平的一本大学,有一批知名的学者,有自己培养的院士,现在在校的学生有35000多名,有一批博士学位的授权点,而且近年来,办学水平提高得很快。第二点是,要爬上飞驰的火车,就要沿着铁轨不断地奔跑,遇上弯道你才有机会上车,其中,正确的方向是前提,不断地奔跑是基础,而弯道则是机遇,当这三个因素恰到好处时,你就有可能成功。社会正在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要准确判断,抓住机会,并为之不懈地努力。最后,与各位同学共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吕超校友——

    80级校友、广州培正中学校长吕超讲述他参加高考、任教中学、不断实现教育理想的人生经历,激励青年学子保持敬业、不功利的心态,宁静致远、务本求实、追求梦想。

 

 

 

    1978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那一年恢复了重点高中,我是恢复重点高中第一届的学生,考上广州大学的心情很兴奋。你们要知道,当年全国高校的体量不是很大,招生的名额又少,100个高中生,只有几个能读上大学,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觉。“广大”桂花岗校区不是很大,大楼也不是很多,但是有大师。陈一百院长,就是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社会心理学的元老——吴江霖教授,也是我们中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还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社会心理学的硕士点。同时,还有一批钟情于师范教育,师德高尚,学问精深的老师。

 

    大学四年,我感受到“广大”的校风是务本,正如有子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对机遇的珍惜,让我们读得如饥似渴,读得汗流浃背,把贫穷落后中,缺的“钙”要补回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啊!没有刻意的装扮,没课的时候,大家都奔图书馆,“抢位”成了一个时髦的动名词,迟到绝对是没有位置的。赵凯华与陈熙谋的《电磁学》,郭朔鸿的《电动力学》,都是我最喜欢读的书。

 

    大学四年,我感受到“广大”的教风,是陆游所倡导的求实,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写了一首哲理诗,名字叫《冬夜读书示子聿》,饱含诗人深刻的教育思想,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其中有这样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亲自实践才行。任何专业都有它的关键能力,我是读师范方向的,师范生要求要有很好的教学技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不一定很全面,但是对老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是显而易见的,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的同学经常都去练粉笔字,去练讲课,甚至宿舍房门的背面,也都常常成了我们的黑板。一遍遍地演算,一次次地讲演,师范的技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很多都成为日后广州各个中学的优秀老师和中坚力量,这在当年的广州是很有口碑的。选择一所学校,就是选择一种教育,选择一种人生,广州大学是我回忆留念的地方。

 

    1984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我毕业了,我被分配到广州市培正中学,这是一所百年名校,港澳也有分校。开学宣布工作的时候,安排我上高二的一个班物理课,还兼物理实验员。我真有点看法,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中学正牌的本科生不多,大量是中师毕业或者学历补偿获得大专学历的老师。本科生做实验员有点不可理解,但是我是一个懂得服从的人,人的心能静下来,事就会干好。学生很喜欢我的课,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出去了,实验员的工作,科组的老师也满意,这也算是开了个好头。四年后的一天,这次是我主动找校长,我说我小时候看过一部苏联的电影,叫做《乡村女教师》,后来我还再看了几次,瓦尔瓦拉说:“孩子们,你们要学会念书,写字,算算术,你们将要成为有智慧、有力量的人,我要使你们有理想。”这句话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我想去实现我的教育理想,我要当班主任。老校长没有说太多,凝视着我,眼光里充满理解,赞赏和期待。新学期宣布工作的时候,我是初二级级长兼班主任,交给我的那个班,又是全年级最好动,最懒散,成绩在6个班排名最后的,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教育遇到难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用身教重于言教的方法。要求学生不能迟到,我会提早10分钟到课堂,风雨不改,天天如此。我要求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就会用我课堂教学的魅力,来去影响他们。好的教育,始终靠学生的成长去佐证。两年后,这个班的成绩排在了年级第三。

 

    从普通老师,到广州市最年轻的校长、市教育家培养对象,对教育的思考越来越多,教育当做什么?立德树人,文化引领。应在首位,后来我还专写了一本专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对学校文化建设做了一个论述和做了一个提炼,也为广州市的学校的文化建设做一个范例。广州大学的党委书记屈哨兵,为我的书做了序,这对我们推动区域学校文化建设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的经历,有两点分享:第一,做你所长。让你喜爱的,有兴趣的,有梦想的,建立在你的所长。第二点,仍需敬业。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想实现人生的价值,没有敬业,就没有态度;没有态度,就没有高度。抱着功利的心态去做一件事情,可以获得短期的利益,但是走不远,宁静方可致远!

 

 

                                                      (宣讯)


上一条:我校学生获“一带一路”世界健美健身精英排位赛亚军
下一条:屈哨兵主讲第一堂思政课 勉励青年学子坚定文化自信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