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广州大学校运会的开幕式上,一位今年入学的新生代表所有运动员宣读了誓词。当
主持仪式的舒扬副校长介绍这就是我校刚刚在德国第三届世界毽球锦标赛中夺冠的孙丽艳同学
时,台下掌声雷动。也许多数人并不认识她,但“世界冠军”的称号足以让每个人都羡慕又钦
佩。接下来的开幕式艺术表演中,孙丽艳和它的队友们向全校师生们展示了“世界冠军”的精
彩。趁校运会这个难得的机会,记者对孙丽艳进行了专访。
孙丽艳是在黑龙江出生的辽宁人,说话中透着东北人的豪爽。她很小便开始从事体育训练
,学习短道速滑,小学二年级时就代表初中参赛并取得第六名。后来由于家里搬到辽宁,没有
了冰雪运动场,不能继续训练。那时她巧遇现在的教练,便改练毽球,自此踏上了一条艰苦的
冠军路。她说,平时练习一般是用业余时间,每天两三个小时;而临近比赛时的加强训练,则
需要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只有吃饭时有一点休息,十分辛苦。要在保证学业的情况下,这
种困难显得尤为突出。她经常在想看书的时候感到疲劳,比赛时的缺课也令学业感到吃力。而
各种比赛又总是接踵而来,自己只能不断迎接挑战。在努力拚搏,积极参赛的同时,她也获得
了回报。99年始,孙丽艳和她的队友们参加了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农运会、
世界毽球锦标赛等各类大大小小的赛事,多次获团体、个人奖项,其中不乏金奖。但当记者赞
扬她运动事业一直很顺利,参赛以来一直拿奖时,她表示自己还不很满意,因为还有好几个奖
都不是第一。直白的话语显示了她的好胜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谈话转入了毽球事业的发展,
孙丽艳表示对她投身的这项运动很有信心。她告诉记者,毽球项目已经列入中国2008年奥运会
的表演项目,在亚洲和欧洲也都举办过世界性的比赛,以后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机会很大,
这有助于将中国传统运动推向世界。她还说,今年的世界毽球锦标赛中,中国的金牌数量由往
年的两枚提升至了三枚;明年的锦标赛中,他们将竭力争取在取得更好成绩。
和许多优秀运动员一样,孙丽艳与队友是被大学特招入学。她们现在是广州大学法学院法
学系一年级的学生。在被问到作为一名大学生运动员有什么不同时,孙丽艳的最深的感受就是
压力更大了。她说,从前比赛只是背负个人的荣誉,但自从来到广州大学,各级领导一直对他
们表示关心:为了他们能更好训练,学校安排他们住在条件较好的广园校区,并给他们毽球队
八个人单独开了一个班,在训练场地上也尽量配合他们;文化课的老师每天还要专程坐车到广
园给他们专门辅导。他们全队都十分感激学校各方面的照顾,都想为学校争得更多荣誉,心理
上总怕辜负学校对自己的希望。例如这次校运会,虽然比赛项目都不是他们的专长,但是他们
还是主动要求参加了多个项目,为的就是能在体育方面为学校尽自己一份力。压力的另一个来
源是来自学业的困难。毽球队员的学习一直是伴随着各类比赛,基础本来就较为薄弱,大学的
功课比以前的又有不同,同时训练量并没有减少,所以他们的学习一直有些吃力。不过孙丽艳
说,自己从来没想过凭着世界冠军的特殊身份混一个文凭出来,毕竟,学习还应该是自己的事
,学业还得自己修出来,这样才算一个真正的运动员。
在被问到成功秘诀时,孙丽艳谦虚的说,这主要归功教练和队友。她告诉记者,栽培他们的
张铁林教练非常敬业,带出的队伍一直获奖,有着“金牌教练”的美誉;被称为“肥仔”的队友张
鑫尧虽然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人却十分聪明,他发明的“踏发式”发球方法大大增强了攻击力,
在今年世锦赛中他们俩搭档获得混双亚军;另一队友李婵更是令自己钦佩:李婵有着较为严重的
腰伤,曾有半年时间都不能躺下睡觉,每天当其他队友都去睡觉的时候,李婵只能坐着休息。即
便是这样,她还是跟队训练,并在团体赛和队友一起创造佳绩。孙丽艳说,正是有这么优秀的教
,刻苦而团结的队友,他们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她个人受益于教练和队友实在是太多。
作为大一的新生,孙丽艳对自己将来没有规划太多,她只是希望能和队友一起,多为学校争
光,同时自己把学业也搞上去,不辜负各方对自己的希望。(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李想)
孙丽艳小档案:
年龄:19
民族:蒙古族
所在学校:广州大学法学院法学系
曾获奖项:
99年:第七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团体冠军、单人亚军 花毽第七名
少数民族运动会团体、单人亚军
00年:“轧板杯”全国中学生毽球比赛团体、单人冠军
农民运动会团体、单人亚军 花毽第八名
01年:“卡伦湖杯”全国中学生毽球比赛团体、单人冠军 花毽第八名
第二届世界毽球锦标赛(无锡)团体、单人冠军,双打季军
02年:全国毽球锦标赛团体冠军,单人第五,双打第二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团体、单人冠军
第三届世界毽球锦标赛(德国)团体、单人、双打冠军,混双亚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