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广大 · 正文

头条广大

【人民网】广州大学学生:读《人民日报》,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6/12/10

在广州大学,读《人民日报》帮助不少莘莘学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人民日报》,阅览室中热门刊物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广州大学学生宿舍中的综合阅览室总会坐满读报静思的同学,《人民日报》是其中热门的刊物。据了解,广州大学每个党支部每个月都要组织党 员在党团活动室开展读书会,鼓励阅读党报,逐渐形成学生党员引领读报,学生干部带动读报,青年学生参与读报的良好氛围。

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3级的学生李展旺是一名学生党员,他一直积极参与“五室一站”的建设工作,经常阅读《人民日报》。李展旺说,“读《人民日报》最 大的帮助就是让我密切关注和了解到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让我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的象牙塔。看到国家的日益强大,自己也时常有一股为‘中国梦’的实现发挥微薄 之力的干劲,而这股劲头也督促我在学校和社会实践中敢于尝试拼搏”。

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学专业15级学生刘婉仪是“五室一站”图书阅览室的忠实粉丝,她十分喜爱阅读《人民日报》。“报纸中的评论版让我印象最为深刻,里面的内 容直击人心。比如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泡面’冷了,什么‘热了’》,它从里约奥运会期间郎平从泡面中寻觅家乡的味道,刘国梁煮泡面庆祝胜利,延伸到泡面 市场的冷热转变,食品消费的转型升级,让我们看到食品背后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刘婉仪说道。

读《人民日报》助学子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团中央在2007年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和让学员阅读推荐的报刊书籍等方式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等能力。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级学生、广州大学校学生会的主席李苑,是广州大学第五期“青马工程”的学员,她表示,“青年正在三观形成和确定的时期,人生的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青马学员作为先进青年,更需要与党报打交道,这样能让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党和国家。”

传媒学子眼中的另一番天地

《人民日报》在宣传和传播上的先进性和深刻性,为广大传媒学子起到标杆作用。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2014级学生魏雄锋,既是一名学生党员,也是广州大学 学生记者团副团长。作为准传媒人,他认为:“读《人民日报》不仅让我了解国内外的新闻,也可以让我从它的稿件选择、版面、排版和文字表达方式等方面去了解 其编辑思想与版面语言。抱着学习的心态读报也潜移默化地提升我的专业水平。”

对此,广州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的研究生黄颖深有体会。作为《广州大学报》的助理编辑,她通过阅读《人民日报》,促进工作和学习。“助理工作要求我关注和 阅读《人民日报》,这可以帮助我做好助理工作。在写有关‘两学一做’会议新闻时,我需要对资料进行更全面的了解。权威的《人民日报》自然成为阅读与参考的 首选。”

《人民日报》一篇题为《让新闻作品更有“时代温度”》的评论给李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在媒体实习的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责任。我们需要看到并揭露社会的阴暗面,但同时也要发现美好与温情,让新闻不只有态度也要有温度。”

“《人民日报》的编辑思想、整体性、系统性让我能够在快速阅读的时代静下心来,慢慢体会每一条新闻、每一个大政方针所带来的影响。”魏雄锋感慨。

在新媒体传播越发受到重视的今天,《人民日报》顺应时代发展,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的学生方庭忻是一名 入党积极分子。她平时一直有阅读《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习惯。她对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那只最顽强的兔子,与孤独斗争了972天,永远离开了我们……》 的印象很是深刻。“文章富有人情味和感染力,用接地气的语言写出了‘玉兔号月球车’的工作及对其停止工作的不舍。”她认为,《人民日报》在不同的平台,有 不一样的风格,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作为媒体人,她也要不停顺应时代对媒体的新要求,谋求新发展。

原文链接:http://edu.people.com.cn/n1/2016/1209/c1006-28938883.html


上一条:卫斯理安学院孔子学院倾情助阵卫斯理安学院期末文化活动
下一条:教学管理人员赴港进行“高水平大学创新导向型课程”专题培训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