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广大 · 正文

头条广大

汪涵做客南粤大学生语言艺术节 畅谈语言与文化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6/11/25

本网讯11月24号下午,青春中国梦·2016南粤大学生语言艺术节系列讲座之“汪涵与大学生谈语言艺术”在图书馆副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强出席了活动。

1.jpg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强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指出汪涵作为著名主持人,同时担任文化形象大使,具有文化学者、文化使者等多重身份。从语言艺术到社会情怀,汪涵身体力行,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欣赏,更让我们充满敬意。

开讲后,汪涵从自身经验出发,就他对语言艺术的看法、对文化认同、媒体融合发展等的看法与我校师生进行了广泛、热烈的交流,内容精彩纷呈。

3.jpg

主持人=头脑+技巧+情怀

谈及语言的艺术,汪涵仍是从他的“老本行”出发,首先分享了如何做一个好的主持人。汪涵认为,“主持人”这三个字中,“主”代表的是头脑,“持”代表的是技巧,而“人”代表的是情怀。头脑与技巧十分重要,但是最关键的是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人。真正打动观众的不是聪明的头脑和规范的技巧,真正意义上感染了每一个观众的是情怀。

汪涵担任其主持的节目《天天向上》制片人三年,对于导演这个职业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导演的‘导’字的繁体字上面是一个‘道’,下面是一个‘寸’。道也者,须臾不可离也,可离非道也。每个人在自己心中都应该有自己的道,道是一个行为准则,是一个看待事物的视角,人生三观的集中体现。寸呢,方寸之间,寸为心也,所以你的心中要有属于你的道。在做节目的时候,要知道取舍,要知道长短,知道节奏,这是个人修养的集中体现。演是推演,就是在还没做节目之前进行精准的推演,这是导演要做的最好的功课。”汪涵认为对于一个导演来说,他的道应当是关心关怀与普罗大众,因为只有少说官话,多说人话,才能说出大家最喜欢听的东西。

“向上”是为了在向前道路上走的与别人不一样

《天天向上》是汪涵主持的一档著名综艺节目,汪涵自己这样解释“向上”与“向前”的区别:“历史是前进的。向前是发展,向上是追求;向前是文明,向上是文化。文明是让人跟人都一模一样。这个世界越来越文明,红灯停,绿灯行,交通文明,敬老尊幼,是我们平常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文明。但是文化是让人跟人都不一样,天天向上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通过学习做一个跟大家不一样的人。所以,向前是一个方向,让你能够走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这非常关键;好好学习的目的则是让你在这个正确方向上你走的跟别人不一样,要能够脱颖而出,所以向上是艰难的。”

文化认同是最大的购买力

作为一位文化学者,汪涵十分重视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对于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他提出了“文化认同才是最大的购买力”的观点。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输出他们的文化符号,他不禁对中国输出的是什么进行了思考。“我个人觉得,中国现在要输出一种文化,就是‘为人民服务’。其实为人民服务也是儒家思想的体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这就是人民万岁的观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为人民服务概念。”汪涵说道。他认为讲话也是一种“生产”,而倾听是一种“消费”。想要让观众原意去倾听同样需要一种文化的认同。当某个人或某个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焕发出来的气质,某所企业或学校得到了认同的时候,他说的东西,他生产的东西就都带着他的文化符号影响到了别人。因此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需要建立一种“心里有他”的概念。“他”是观众,是家人,也是朋友,加起来就是人民。只有在内心建立这样一个概念,才有可能被别人接受,才能去亲近别人。

传统媒体跟新媒体应该是筷子的两根

作为一个传统媒体的主持人,汪涵对于网络新媒体并不排斥。“我特别愿意,脚踩两只船。一只脚在传统媒体,一只脚在新媒体。只要这两艘船的方向,是齐头并进的,它无非只有速度的快慢,但是我想我通过我自己的脚力,能够撑着撑着,把这两条船的速度都能够控制好。最终可能由这个时代或者大的格局告诉你,你最终有可能会坐在哪条船上。现在大量的电视台的导演、电视台的制作人,都在用一种非常开放的方式去拥抱新媒体。任何一个事业,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永远地保持青春活力,最重要的是要紧紧地拥抱年轻人。现在大量的年轻人就在网络的那一头,那里是年轻人的世界,所以我愿意去拥抱他们。要想做到这一点,要注意三点,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包容,第三是高度的文化自觉。比如对于年轻人能够接受和喜欢的网络语言要包容创新,同时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清楚拿着这个话筒传递的是什么,那一根底线在哪里。只要守住了这些东西去做网络节目,无非是一种全新的姿态,去拥抱一个你没有触碰过的这样的一个世界。”

大学生应该“放下手机,好好看书”

网络对于现代年轻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是汪涵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对于网络的过分依赖容易使得年轻人的记忆力下降。网络传递的大多是碎片化的知识,习惯于接受这些信息之后,如果有一天失去了手机与网络,人的头脑就会变得一片空白。汪涵被广大网友誉为“救场大王”,对于汪涵来说这些应变能力来源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储备。头脑中知识的缺失对于个人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他鼓励广大学生应该放下手机,走进图书馆,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经验。

(供稿: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唐莉棠 郭颖晞 摄影:许广梅 助理编辑:魏 鹏)


上一条:屈哨兵书记调研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下一条:周福霖院士与广大学子畅谈“做人做事做学问”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