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广大 · 正文

头条广大

“仲明助学金”“羊城晚报优秀生奖学金”发放仪式在我校举行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02/11/05

11月2日,突入广州的寒流给人带来丝丝凉意,但在收到“仲明助学金”及“羊城晚报优秀生奖学金”的同学的心里,今天却是那样温暖。这一天,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广东省19所高校的学生代表云集我校广园校区大礼堂,参加一年一度的“仲明助学金”及“羊城晚报优秀生奖学金”的发放仪式。

一份心灵的契约

1997年,广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企业家找到羊城晚报提出,他计划每年出资1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并委托羊城晚报代为管理和发放这笔善款,定名“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这位企业家不求回报,只求受惠者在领取助学金时,签署一份无任何实际监督的“道义契约”,承诺在经济条件许可下自愿归还助学金,参加助困的行列。6年来,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共发放600万元,已资助3200名贫困大学生。 直到目前,这仍然是广东省金额最高的常设性个人助学金。1997年,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决定每年出资20万元奖励品学兼优的高校学子,成立了“羊城晚报优秀大学生奖学金”,至今已发出120万元,共奖励优秀大学生774人。

一份份不普通的道德契约,带来了一份份不普通的心灵故事。我校理学院一位同学家庭困难,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完成了高中的学业。考上广州大学后,家里实在无力支付学费,她只好忍痛放弃了学业,去到一家工厂里打工。学校领导知道后,劝说她回到学校上课,并告诉她:在广州大学,有着不少的奖学金、助学金及勤工俭学的机会。去年,她幸运地获得了“仲明助学金”。这笔助学金大大缓解了她的经济压力,使她可以安心学习。她感激地说:“人穷不要怕,只要有理想。今天我得到了社会的关爱,明天我定将努力回报社会更多。”

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创立者在写给大学生们的一封信中说:“恪守社会公德与谨守诚信,是每个人赖以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关心的不是还我多少钱,可贵的是同学们恪守当初签订的‘道义契约’,言出行随。社会上像同学们这样的有道之人、有信之人多了,中华民族就更有希望。”

据了解,五年来,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发放500万元,已资助2610位贫困大学生;羊城晚报优秀大学生奖学金发出100万元,共奖励优秀大学生650人。同时,“受惠社会,回报社会”的倡导得到了积极回应,这份没有任何强制约束的《道义契约》在大学生们的精神世界中启迪着“诚信”。1999年,中山大学的赵贵军返还了1200元助学金,并付300元利息。他是受助者中第一位返还资助款的在校大学生,他在信中写道:“我相信更多的学弟学妹们需要它。”我校一位同学在校期间已经返还全部助学金,成为第一位全部返换助学金的同学。西江大学(现肇庆学院)的黄胜,1999年毕业分配到高州市大坡一中当教师,第二年3月寄还仲明助学金1000元,他是离校参加工作后第一位返还助学金的受助者。我校的林倩云,毕业后工作才短短一年,省吃俭用攒下5000元钱还到管委会,成为至今返还金额最大的一位受助人。

神秘捐助人受人关注

由企业家每年出资百万、委托羊城晚报颁发的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给贫困学生们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援助,不是简单的金钱数额所能概括。对那些因家庭遭受不幸而过早熟悉了下岗、破产、病痛等等名词的大学生来说,2000元或3000元的助学金,不仅帮他们离开辍学的噩梦,更带来了社会的善良关爱之声,激励他们在逆境中奋起。而一直在幕后关注着学子们的热心捐助人却很少公开自己的有关情况。学子们与他来往的信件都是通过羊城晚报转交。他在写给羊城晚报的第一封信中这样简单地介绍了他的童年:小时候,我家里兄弟姐妹多,我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每天还要来回徒步一小时才能吃上饭。家里连每年七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靠着政府的助学金,我才完成了学业。

尽管现在这位企业家每天要花上14个小时努力工作来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但他仍每年从自己的私人财产中拿出上百万的资金来支持贫困大学生。很多大学生得知这位企业家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事迹后都纷纷表示了自己对企业家的敬意。目前,很多人已经加入到他的行列中来,积极捐助,热心回报社会。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陈齐)


上一条:我校又有两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下一条:我校统战理论研究工作受到表彰

广州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16,   GUANGZHOU  UNIVERSITY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粤ICP备 050088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