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广东大学生软件设计水平的盛会
在大赛开幕式上,主办、承办单位的有关人士在致词中都强调,在大学里培养计算
机软件人才,已成为推动我省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由广东省计算机协会主办的“高校杯”软件设计竞赛已经举办了11届,在高校和软件企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高校杯”已经成为各高校展示软件专业教学水平、大学生交流软件作品开发成果,高校与软件企业加强联系的一大盛会,其对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展示学生才华、活跃第二课堂、促进广东省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赛的三大“亮点”
本次比赛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软件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本次比赛中,软件的
网络化成为了瞩目的焦点。参赛的大多数作品都在相当的程度上与网络紧密联系起来,在28件参赛作品中,有9件作品是与网络有关的。同时,绝大部分作品均借助与互连网进行更方便快捷的操控与管理。软件与网络的交互成了专家评委提问的重点话题。
实用性也是本次比赛的一个亮点。大多数软件非常注重软件的实用性,像广东工
业大学的《基于彩色切割的多层次车牌识别系统》、暨南大学的《虚拟化学实验平台》
等参赛作品都具有十分强的实用性,不少企业都对其市场化表示了相当的兴趣。2000
年“高校杯”冠军队伍――广东工业大学的领队傅秀芬老师告诉记者:广东工业大学
的几个参赛作品都特别强调了作品的实用性,现在已经有好几个企业前来接洽,表示
了合作开发的意向。她骄傲地称:我们的作品不仅仅为参赛而做,更重要地是面向市
场,一切从市场出发,可以说,广工在软件成果转化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广东各高校的前列。
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参赛作品的创新性。据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本次竞赛组委会副主任、暨南大学蔡利栋博士介绍,这次竞赛的宗旨是“淡化竞赛、重在参与、鼓励创新”。大赛重在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上软件技术的发展动向,鼓励他们采用新的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
计算机学会会长、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古威在接受采访时,对本次比赛的创新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本次参赛作品在选题的创新和新技术运用方面都比往届有明显的提高。在获一、二等奖的8件作品中,都具有市场开发的潜力。他指出,本次比赛作品在文档编写上更加规范,每个作品都有各自的特点,体现了大赛对作品“小而精”的要求,如《学生评奖系统》、《学生成绩管理与发布系统》等作品反映这方面的特点。不过,他也指出,有些参赛作品仍存在“大而全”的问题,参赛选手在现场介绍时也有些夸大的说法。这说明大学生在软件设计学习中仍有浮躁风气的存在,这对于软件开发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大赛重视鼓励学生在软件深度上多下工夫,切实解决或提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新思路。
信息机电学院笑迎八方来宾
据悉,本次比赛是我校首次承办这项大赛。比赛的参赛单位和参赛作品都创了历届之最。具体负责承办工作的信息机电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为做好本次比赛的组织工作,做了精心的准备,为大赛现场提供了优良的硬件设备和优越的展示环境。其出色的组织能力给参赛的选手和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兄弟院校的领队评价说:广州大学这几年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相当之快,在短短时间内就已经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过了其他院校,通过此次比赛的成功举办,可见广州大学在计算机领域甚至是高等教育领域内具有很大的特色和优势。
(新闻中心记者朱玉尊 学生记者陈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