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如果在中国要构筑某种理想社会,‘人民社会’显然是更值得追求的目标”。11月28日下午,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绍光作客“理论粤军”广州大学讲坛第2讲暨南国讲堂第49讲,为师生做“社会建设的方向:‘公民社会’还是人民社会”的学术报告。

王绍光从厘清“公民、人民、社会”的概念、公民社会与中国社会建设之间的不契合、构建人民社会等方面,对“社会建设的方向”进行了具体阐释,从而指出“公民社会不应该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方向;真正值得中国人追求的是构筑一个以劳动大众为主体的政治共同体――人民社会”。
王绍光认为,“公民社会”一词更多时候只是代表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我国却被曲解并以此作为社会发展的蓝图,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我们应追求“人民社会”,它是由人民组成,为了人民,以劳动大众为主体的政治共同体,人民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平等的、自由的、广泛的民主”。王绍光说,人民社会对社会建设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即是否体现以劳动大众为主体的理念,执政者要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依归,创造条件,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供稿:新闻中心学生记者梁碧莹、公共管理学院通讯员 陈康彩 编辑:杨春荣)
|